|
香港保險市場如何成為【避?、避債、避險】的天堂呢?繼赴港置業移民熱潮之後,大陸富豪正掀起一波赴港搶保熱,而他們的目的絕不僅僅是圖個保障,或是追逐蠅頭小利,而是垂涎「避?」、「避債」、「避險」的資產轉移功能。香港《文?蟆穲髮В愀郾kU業監理處最新公布的數據稱,今年首季大陸人在港投保28億港元,比去年同期增長55.5%。香港去年向大陸訪客發出的新保單保費達99億港元,占去年全年新保單保費的12.8%。即香港保險市場每賣出100港元的新造保單,就有12.8港元的貢獻?碜源箨懲侗H恕 家族傳承,成功[避?]大陸試點遺產?的傳聞不絕於耳,盡管官方數度否認,但富豪們還是難以安心。在海外通行操作中,指定受益人的人壽保險可以規避遺產?。範偉勇透露,目前他每月能接到3000萬至4000萬港元的保險業務單,多數是大陸富人出於規避遺產?的考慮,赴港?買人壽險,指定受益人為其子嗣,以期有朝一日能夠不用交任何?費,就可以將名下資產順利過渡給下一代。 在香港?買保險手續便捷,賠付糾紛又沒有大陸公司多,因此自若干年前傳聞大陸某些城市要開展遺產?試點以?恚愀鄣拇箢~保單在大陸就十分旺銷。富豪們還借助境外保險產品,進行家族信讬、遺產信讬安排,達到轉移資產的目的。據一位中資銀行在港子公司信讬部負責人透露,他所經手的家族信讬中有7-8成含有保險業務,一般多以壽險為主。 保留?力,成功[避債]據知情人士爆料,一些瀕臨破產的中小業主,居然把?業抵押給大陸銀行套取現金,轉手到香港?買保險,通過買保險的方式「避債」,將巨額資產暗渡?倉至境外,期望在大陸「保險權大於債權」的法律框架下,即使是公司被清盤,手中保單都不會打水漂。 在大陸,民營企業平均壽命只有2.9年,很多中小企債務纏身、危機四伏,「一旦企業做不下去了,有企業主就想盡一切辦法融資,或者抵押工?S借款,拿到錢就去香港買保險。」由於保險受益權大於債權,就算企業被清盤,他們的人壽保險還是不受影響。自2011年溫州債務糾紛發生後,很多企業主都以這種方式轉移資金到境外。 利用保險杠杆,使家族資產倍增近一兩年?恚袊?鏊俜啪?,一些富豪擔心財富在經?滦兄芷谥小缚s水」,由此對境外保險也產生了?夂竦呐d趣。野村證券香港私人銀行部董事總經理何樂生曾表示,一度遇到過大陸富人想買價值達1億美元的壽險,「保單價值高到任何一家保險公司都不願獨自承擔,要分到幾家以分散風險。」 香港保險經紀稱,大陸高淨值人士更常見的保單金額是1000萬美元,按照全球其他國家的標准也是很高的金額。「這些人都很有生意頭腦,在經?啪?的大背景下,他們最在意的就是如何讓自己的資產不貶值,」 作為普通中產而言,因為擔心內地的政策多變,如果持有多套房產,將面臨未?聿淮_定的房產?,物業?,地?等一系列的支出,不如用房產的錢?買保險,同樣是留給子女,保險因杠杆作用,使資產迅速倍增,且無後顧之憂。 近年?恚珹股持續低迷,銀行理財產品回報率被利息追平,樓市調控未見放松,大陸手握閑錢的富人或白領投資無門。據業內人士透露,現在更有內地的高淨值人群,赴港專門?買投連險,分布區域以北上?V為主。 轉移資產,免分身家大陸暴增的離婚糾紛案也催熱了境外保險。一位不願具名的大陸律師說他曾接到過這樣的案子:一對夫妻鬧離婚,正當男方起訴離婚時,女方發現有?南愀郾kU公司寄?淼睦U款通知單,投保人是男方,受益人卻?K非家庭成員,「很多想要離婚的人,都會在起訴離婚前考慮轉移財產,到境外買保險也是選擇之一。」 香港保險的最大優勢據悉,由於大陸豪客眾多,香港保險公司均十分注重大陸市場。一位香港資深保險經紀人表示,幾乎每家保險公司都設立了專門辦公室接待大陸客,通常是通過代理人和保險中介公司去認識客戶,再由中介安排客戶到港驗證?K簽單付款,大多數保險公司甚至可用大陸的信用卡刷卡扣款。 據搜狐網和中國保險行業協會近期聯合進行「保險業公眾形像」調查顯示,71.82%被訪者認為當前大陸保險行業急需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78.84%認為保險公司服務不到位;保險公司急需改進的兩個方面是「合理收費」和「提高效率」,分別對應保險市場中退保損失巨大、扣費高以及理賠難、理賠慢問題。 在大陸保險市場,經常發生因保險公司以投保人未「如?告知」為由拒賠的糾紛。以人身險為例,一些投保壽險的消費者,在自身突遭重大疾病時,卻被保險公司以「自身已知道患病才投保,故意隱瞞病史」。「如?告知」已成部分保險公司的擋箭牌,進而發展成隨意拒賠或突然解除合同,侵犯消費者權益。 延期賠付也是大陸保險業的大問題,為此最高人民法院5月還特別發布《保險法》解釋,規定「30日」理賠核定期間,起算點為自保險人初次收到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索賠請求及有關證明或者資料之日起算。 反觀香港保險公司的理賠速度明顯較快。前述某香港保險公司內地負責人Jack表示,香港業界互相扯皮的事情較少,受益人有香港銀行賬號的就直接?】睿鐩]有也可通過開支票等形式,受益人甚至無需?砀邸R话阗?買了健康險,在受傷、生病後的5至10個工作日內完成理賠,款項2周內就能到賬。 在香港?買保險手續亦較簡便。有業內資深人士介紹,例如一家港資保險公司的人壽險在60萬美元保額以下都不需要體檢和提供財務證明,為子女投保也沒有10萬美元的人壽保額限制,內地通常在數十萬元就需要體檢和提交非常詳細的財務證明文件。另外,香港的金融市場非常發達,財務顧問通常會整合私人銀行、信讬公司、保險公司,為客戶提供更為安全高效的融資方案,協助客戶妥善地安排資產。 「大陸保險市場化的時間只有20年左右,目前還處於比較初級的發展階段,在產品創新和服務上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無法?M足先富起?淼闹挟a階層和高淨值人群的全部理財需求,這部分人群自然而然地就會將投資轉移到境外。」上述保險業資深人士說。 除了監管勝大陸,香港保險選擇多、分紅高、保費低,也成為倍受青睞的理由。?買香港保險的不僅僅是內地富豪,也有一些收入普通的內地白領,他們?買香港保險更看重收益與服務。據某香港保險公司的內地負責人Jack介紹,香港保險業務競爭非常激烈,全球保險公司在港均有設點,因此他們可供選擇的產品相對內地同業更完備、價格上也有優勢。 一位香港保險代理李先生表示,公司在上海賣得最好的是壽險、儲蓄分紅險及大病醫療險,香港保險產品中的投資型保險分紅多在4%至5%以上,高者甚至可達8%至10%。同樣保費的壽險,香港保險的回報率比內地高3至5倍;同樣保費的健康險,香港現售的險種回報率甚至有比內地高出10倍。 此外,低保費也是吸引上海人去香港買保險的重要原因。以同樣一份投保100萬港元、限期20年的壽險為例,香港某款保險公司的設計是,每年只需繳納保費1167港元,繳納?M期保費總共為23340港元,即可獲得100萬港元保額。而內地保險公司的設計是,單獨投保80萬元人民幣(約100萬港元)保額,年交保費1600元人民幣,投保20年,則共計繳保費3.2萬元人民幣(約4萬港元),費用比香港的定期壽險高出近5-6成。 法律詳解[避債] [避險] [避?]促使大陸富豪鐘情以買保險?韀避債]/[避險]/[避?],源起內地兩條法律的規定,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33條及《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23條,該兩條法律的字面理解是「債權大於繼承權,但保險權大於債權」。換言之,若是繼承老爸遺產的,除要交?外,還要清還老爸的欠債;但老爸的資產若是為兒女買保險的,則老爸就算欠債破產,都不會影響兒女的保險利益。 「繼承法」第33條規定:「繼承遺產應當清償被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款和債務,繳納?款和清償債務以他的遺產?際價值為限。超過遺產?際價值部分,繼承人自願償還的不在此限。繼承人放棄繼承的,對被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款和債務可以不負償還責任。」 「保險法」第23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保險人履行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義務,也不得限制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取得保險金的權利。」 根據上述兩條法律的規定,大陸部分保險界及部分法律專家理解為可以避債避險避?,由於本月初央視報道深圳將出台遺產?試點方案,部分富豪可能出於提早避?,加上近日內地頻繁出現巨額個人保單,令大額投保避債避險避?話題再度被熱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