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地保险与香港保险收益大比拼,看懂了,你也会飞来香港买保险!
看涨美元资产现分歧
2016年伊始,国外投行陆续发布对新一年全球市场的展望报告,在花旗(Citi)、渣打(Standard Chartered)、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汇丰(HSBC)等对高净值客户2016年的投资建议中,对于是否看涨美元资产,也出现了分歧。
瑞士信贷在《2016年全球展望》中推荐买入美元并做空欧元及瑞士法郎。瑞士银行也表示,期待2016年美联储和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分化,而美元仍然保持强势。
但是,无论外资银行报告的指向如何,在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货币走势出现分化之时,关于高净值人群的资产配置问题已成为焦点。
根据胡润研究院去年4月份发布的《海外置业趋势报告》,高达80%的受访高净值人群表示在未来有海外投资需求,超过半数已有海外投资经验。而地产成为最为热衷的海外投资标的,占海外投资最大比重,超过四成。
中国高净值人群海外置业倾向明显。据了解,受投资回报率和投资偏好的影响,国内的高净值客户赴美投资仍主要以投资房地产为主。近3年来,在美国以纽约为首的一线城市房地产回报率在8%-12%,二线城市则平均超过12%。
美元保险成新宠
而除了海外购置地产外, 2016年还有哪些适合高净值人群的投资方式? 一位银行的财管管理部经理告诉《证券日报》记者,高净值的个人投资者需考虑全球资产配置,把一部分资产分散到海外,不要太多集中在单一资本市场或单一货币里面。在2016年资产配置方面,他建议主要配置美元债券、欧元区股票,此外还可以购买一些香港保险。
据了解,香港地区保险目前最吸引人的地方主要有三方面:长期终身寿险、重大疾病险等保障型保险,同样保额的情况下,香港保费低30%左右;赔付范围覆盖更广,全世界受理理赔,适合有移民需求的家庭;可用美元计价,刷内地银联卡的人民币账户,购买大额理财投连险等,可以规避内地每人每年换汇最高5万美金的换汇限制。
实际上,内地的高净值人群、高收入者正在成为香港地区保险业的重要新增客户。据香港保监处提供给《证券日报》记者的数据,2014年内地访客在香港购买近16万份保单,平均每张保单保费约为15万港元。
根据香港保监处2015年12月发布的数据,内地访客在2015年前三季度新增保费总额约为211亿港元,占到香港个人业务新增总保费的21.7%。数据显示,2010年内地客户到香港投保金额为44亿元港元,2014年达到244亿港元,而刚刚过去的2015年保费超过316亿港元。相比5年前,这一数字增长了六倍。
收益29倍 PK 181倍
这在富人阶层似乎并不是个例。近日,一则香港地区美元保险宣传材料的文章在朋友圈热传。这份材料对比了在内地和香港两地购买保险的不同收益:在内地买某保险,30万元投入在80年后变成880万元,升值29倍;而在香港地区买某保险,5万美元(约为30万元人民币)在同样的时间内可以变成905万美元,升值181倍。
为此,记者采访了一位曾经购买此款产品的消费者林先生。林先生表示,他和妻子购买此保险产品是准备买给儿子当“留学基金”的,虽然收益一直比较有保障,但是他发现,存的时间越长复利越高,最后拿到的钱才越多,如果孩子过早就把钱拿出来使用,那么剩下的钱在里面“就滚不出太多了。”
同时,他也表示,因为买的时候就是按美元购买,现在美元升值,这份保险等于他还享受到了一份额外的收益。在收益展示中,记者发现,如果用美元购买,预期年化收益在6.12%,如果以港元购买收益在5.81%,而人民币购买的收益则在5.25%。可见,购买美元计划会更加“划算”。不过,在此款产品的投保说明书对于外币汇率(美元、人民币)的波动风险进行了警示。
|